5月7日,技术人员通过信息化平台查看闯入电子围栏的无人机飞行轨迹。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本报记者 苏怡
5月7日,在西安高新区产业园内,一架无人机闯入电子围栏,触发预警警报。地面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查看这架无人机的飞行坐标、速度、距离等信息,紧急拟定处置方案。
“5G-A技术具备的通感一体能力,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陕西移动技术专家王磊说,通俗来说,这项技术就是让基站拥有“千里眼”,可以极大提升无人机的跟踪和管理能力,还能实现低空安全监测及“黑飞”管控,为低空空域开放提供技术支撑。
近几年,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飞行风险不断上升,加强监管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现有的雷达、通信技术无法满足监管需求。
今年2月,陕西移动联合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率先完成西北首个两频段3CC载波聚合、RedCap、通感一体、DeepEdge等多项5G-A技术的规模部署和商用验证。
在低空飞行监管领域,通过搭建5G-A通感一体基站,将通信、雷达、算力等多种技术融合进一个基站,构建起一张低空连续覆盖的无线网络,可对300米以下、1.5公里左右的空域进行精准感知,并实时反馈飞行数据,准确率达99.99%。
什么是5G-A?
在信息通信业,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生命周期一般为10年。由于代与代之间的技术差距太大,在这10年的中间时间点,往往会出现技术过渡中的分水岭。
5G-A正是介于5G和6G之间的一种过渡。它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和增强版,具备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超能力”,能够满足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相较于5G,5G-A为我们带来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快,而且一下快了10倍。
4月27日清晨,在西安曲江池畔,网络服务人员利用终端对5G-A进行网络测速。数据显示,下载速率最高峰值达4.2G。
“数据下载从千兆提升到万兆,具有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精度,能更好匹配车联网、高端制造、全场景感知等应用。”王磊说,曲江池环线5公里附近均已具备5G-A网络能力,能有效应对短时人流量倍增的信号问题,大幅提升游客体验。
从5G到5G-A,不断升级的通信网络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在陕西落地生根。
目前,陕西移动在西安永兴坊、曲江池和西北大学等人流量大、吞吐量高、业务需求高的区域完成5G-A技术验证,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接近理论峰值;陕西电信将RedCap等5G-A关键技术引入智能矿山场景,在曹家滩煤矿打造“全球首个5G-A智慧煤矿场景应用案例”;陕西联通开展基于5G-A网络的各种应用,在高铁、地铁、景区等打造多个5G-A应用场景。
信通院(西安)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杨鹏说:“今年是5G-A的商用元年,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革命性技术将步入现实,产业级的5G-A应用将进入集中爆发期。”
如今,随着5G-A加速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创新场景在西安落地。上线AI助理“小西”,西部机场集团实现“人人提效1分钟”;研发AI数字人,易点天下将视频制作效率从12小时缩短至5分钟;连锁餐厅员工通过与大模型扮演的角色互动,3天完成上岗培训……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公共云西部大区总经理赵述刚说:“自推广大模型技术以来,短短两个月,西安企业对大模型的需求翻了4倍,大模型技术正在西安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速布局5G-A,出台政策和措施推动5G-A的发展。杨鹏说:“尽管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但陕西在5G-A推广和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积极抢抓机遇,陕西将依托资源、创新、产业方面的优势,探索5G-A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实践,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