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培训市场火爆 课程良莠不齐 报名买课需谨慎

时间:2024-12-18 07:55:58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I培训市场火爆 课程良莠不齐 报名买课需谨慎

萌萌介绍自己正在学习的AI线上课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医疗诊断,从金融风险管理到智能客服系统,AI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与此同时,AI培训市场也激起了大众的热情。AI培训是否真有用?12月17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提升自我 报名AI培训

“无论你是财务、设计、运营,还是电商从业者、创业者,只要你想改变工作现状或者开拓第二职业、增加收入,都可以体验尝试。”家住西安市咸宁西路的“95后”萌萌,现有工作稳定,空闲时间多,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看到有AI培训机构宣传,经过系统学习,可掌握AI设计海报、AI摄影写真、AI绘本制作、AI文创设计等技能,很是心动。经过多方面对比后,萌萌试听了几家培训机构的课程,最终选择了一家进行报名。

17日下午,记者见到萌萌时,她正通过线上课程进行学习。“目前,正在持续学习中,学习到了东西,有不少还运用到了日常工作中。”萌萌对记者说,她期待有一天学到的技能能为她带来工作之外的第二份收入。

社交平台上,不少培训机构宣传着自家课程,通过留言,记者添加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课程助手,很快,对方发来了体验课链接。在一个多小时体验课中,讲师并没有任何实操层面的演示教学,而是详细介绍了自家机构的课程体系,展示了学成学员案例,即学员如何通过AI软件在各个平台中获得副业收入。体验课结束后,小助手不断催促记者完成课程报名。

记者采访多位了解过AI培训和报名了AI培训的市民后发现,自己体验到的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AI培训课程销售模式。同时记者注意到,不少培训机构在宣传中标出“第二份收入”“升职加薪”等卖点,以吸引大量网友咨询。

AI培训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记者采访中,有学员认为,掌握AI培训中的一些课程很有必要。“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具备AI技能的员工在求职过程中更有可能脱颖而出,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AI工具和技术能够自动化处理许多繁杂琐碎、重复的任务,使员工能够从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战略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有学员认为,AI就是一个工具,输出的内容虽然优秀,却有种“工业流水”的冰冷感,更有的AI培训,在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后只为售卖软件。

有学员在报名后发现,课程质量与广告承诺内容大相径庭,甚至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情况。“我满怀热情地报名了一家标榜‘速成AI专家’的在线培训机构,课程宣传中承诺一对一指导,实则全是录播视频,且内容浅显,与AI前沿技术根本没法比。学习结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很难通过其获取第二份收入,试图联系机构兑现报名时关于完成全部课程后提供各种副业资源的承诺,但已无人回应。”家住电子南街的小孙说。

业内人士张家明指出,市场上不乏一些真正为学员教授技能的AI培训机构,但也有不少以“快速上手”“高薪就业”等噱头吸引学员,课程内容却不够深入。“报名初期,学员总是信心满满,结束学习后才发现,想要依靠其找工作并不现实。”张家明提醒道,真正的AI人才并不是简单地学习一些课程就可以达到的,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实践与磨砺,才能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AI培训或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傲从法律角度对AI培训骗局相关法律风险和防范方法进行了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一些不良的AI培训骗局可能夸大培训效果,例如声称参加培训后能立刻成为AI专家,获得高薪工作,这种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如果培训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如培训课程的真实内容、培训所需的前置知识等),或者虚构事实(如虚构培训后的就业保障等)诱使学员签订合同,这属于合同欺诈行为。

有些AI培训骗局可能涉及侵权行为,例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AI教材、代码示例等作为自己的培训内容,这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查询培训方资质;保留证据;及时投诉……”刘傲提醒,在当前的人工智能领域,虽然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要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产品落地,并非易事。消费者在参与AI培训时,应擦亮双眼,保持清醒的认识,并积极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