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西市,国庆中秋假期来体验“丝路灵境”XR沉浸空间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在数字技术构建的世界中,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动”了起来,尘封的丝路古道再现悠扬的驼铃声……人们只需要跟随数字设备发出的指引,便可获得“穿越历史 玩转未来”的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国庆中秋假期,这里平均每天接待近千名游客。
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紧抓数字文旅发展新机遇,坚持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大批数字文旅项目在陕西上新,成为陕西文旅市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丝路灵境”XR沉浸空间项目开发方——陕西灵境拓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飞表示,之所以把这个项目落户在西安,就是看重陕西的文旅资源。“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著名的历史IP。我们精心打造的《秦潮觉醒》《隐秘的秦陵》《唐宫筵宴》等项目,都是以陕西的历史文化作为创意灵感,最终呈现给大家的。”王飞说。
在陕文投芙蓉新天地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传统业态更新换代为数字科技、智能类新业态。“这些业态迎合了市场的发展方向,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文旅消费体验。”陕西文投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尔蔓说。
继现象级体验《消失的法老》之后,博新全宇宙(西安)沉浸式探索中心开启的第二部大空间虚拟现实作品《生命的纪元》与古城观众见面。该项目由《消失的法老》制作团队Excurio担任制作。在一场45分钟的沉浸式虚拟现实之旅中,从太古宙的生命初现,到寒武纪的动物生命起源,再到石炭纪的森林繁盛,以及白垩纪的恐龙时代,直至人类生命的崛起……观众被带入一个跨越时空的冒险世界。
博新全宇宙(西安)沉浸式探索中心负责人王丽君表示,《生命的纪元》是将教育、历史和科技融为一体的全新VR体验,特别适合亲子家庭。“国庆中秋假期,我们特别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订单量较往年同期有明显增加。”王丽君说。
球形巨幕、裸眼3D4轴动作平台、全感官模拟系统……曲江飞行剧院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夕正式上线,成为假期文旅市场的一大亮点,吸引许多市民游客打卡。
轻轻敲一敲,千年编钟的乐声响起;用手一拿,国宝“鎏金走龙”就在手中变大变小……赶在国庆中秋假期前上新的《西博宝藏》精品文物数字艺术互动体验项目,让来西安博物院参观的外地游客小张,有了一次和国宝文物的“亲密”接触。
西安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运用前沿的FV3D数字化场域技术与混合现实(MR)交互手段,实现了文物从“静置展陈”到“可触可感”的跨越,更加全面完整地展示了馆藏文物。
“鎏金铜蚕出来时直接被震住了”“穿越到传说中的楼兰古城,意犹未尽”“家门口的丝绸之路,超惊喜”……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梦回楼兰》大型沉浸式XR探索体验项目在安康桃花源欢乐谷向公众开放,受到游客热捧。
该项目以象征丝路繁荣的鎏金铜蚕为叙事起点,借助前沿影视科技,构建起从秦岭腹地直通西域楼兰的“数字丝路”,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开放与交融,极大丰富了安康假日文旅市场的样态。
10月1日,咸阳古渡廊桥的《寻秦·觉醒东方》XR沉浸式体验馆内,几名游客佩戴VR眼镜,偶尔传出的惊叹声打破了现场的宁静。“兵马俑在眼前苏醒的那一刻,我真是太激动了。”刚结束体验的游客张先生难掩激动。他描述的正是该项目的创意起点——跟随复活的兵俑“仲坚”,开启22分钟的秦朝穿越之旅。
该项目运用8K高清素材和AI图像合成技术,精准还原了秦咸阳宫、郑国渠、长城等。项目负责人李伟表示,团队将根据游客反馈持续优化体验。
为了进一步培育壮大数字文旅产业,2025年以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累计投入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900万元,支持全省42个数字文旅项目落地,资金投入与项目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0.7%和23%。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数字领域新技术,大力扶持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与陕西特色的标杆项目,有效激活了文旅消费市场的内生动力,让陕西文旅在保留“烟火气”与“文化味”的同时,焕发出浓郁的“科技感”。(记者 李卫)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