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林机器人手术中心:科学机器人的挑战及机遇

时间:2019-08-23 09:49:21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哈姆林机器人手术中心:科学机器人的挑战及机遇

我们提出了十大挑战,当然也不仅局限于这十大挑战,新的材料、仿生和人机融合等等很多方面都会有更多的拓展,我也非常希望在座的各位今后能够在这方面受到启发,做出更好、更强、更智能化的机器人。


怎样真正把实时信息应用起来?这是UIUC做的仿生蝙蝠,真正在实时计算以及其它各个方面融合起来,做出来的系统就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各个边界条件包括能量、姿态变化、控制和实时计算全部都融合在一起,要求也会更高。

刚才讲过我们运用Bi-hybrid System,就是生物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融合。我们知道生物材料有一个天生的驱动性,就是可以提供能量,所用的能量非常经济,实际上这对今后植入式机器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我们也做了很多前期研究,这是日本东京大学做的一套系统,就是形成肌肉细胞的实时驱动,优点是达到相对比较长时间的驱动,也就奠定了Bi-hybrid System今后应用的前景。

关于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当中的应用,大家都对这些应用场景非常熟悉,今后机器人应用更多的是人机融合,机器学习不是通过简单的编程,而是通过实时的、针对应用场景的学习和自学习的功能,Learning from Demonstration是机器学习的重要方向,今后操作者、控制者和应用的场景,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更多的主要是决策的功能,怎么做、做什么,具体操作的时候从精度和控制的角度更多的还是由机器人去做,这样把机器人的精度、可重复性这些优点和人类的决策能力、从经验当中学习的能力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是我们前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是机器人怎样自己在简单的游戏当中自我学习,并且能够Formulate自己的Strategy,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拓展的。

今天大家看到了很多仿人双足机器人的例子,这也是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东京大学做的,完全是通过人造肌肉驱动,然后才能真正做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难度更大,但是对机器人的灵活性有更好的应用场景。

最后用一两分钟时间把仿生机器人展示一下,大家都知道折纸和剪纸,这是通过蛇皮的蠕动把软体机器人进行驱动。实际上这是我们对生物功能的深入理解,同时我们又学习了不同的软体机器人的操作系统。更重要的角度就是人机交互Social Robotics,机器人在儿童教育、老年自闭症都有很好的场景,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辅助机器人,可以从假肢的角度不仅提供功能,并且能够提供触觉,完全是从电机的植入加上触觉的功能、人造的皮肤,再加上人机的交互,我们做出来的假肢越来越职能,更加接近人体自身的功能。

总结来说,过去的两年当中科学机器人在不同领域进行布局,我们提出了十大挑战,当然也不仅局限于这十大挑战,新的材料、仿生和人机融合等等很多方面都会有更多的拓展,我也非常希望在座的各位今后能够在这方面受到启发,做出更好、更强、更智能化的机器人。

编辑:丁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